相关记述

时间: 2017-09-14

相关记述

(一).南京传统真金线工艺的运用
在服饰上使用金银线,我国自古有之,且历朝皆很重视。西汉时,桓宽的《盐铁记》中有“罽衣金缕”之说,是我国在服饰上使用金丝的最早文字记载。隋时,波斯国进贡“罽金绵锦袍”,皇帝令太府丞仿制,结果超过了贡品质量的织金锦,唐诗中有“劝君莫惜金缕衣”和“鏚金孔雀银麒麟”的诗句,说明当时的织金锦和金(银)线刺绣的服饰是十分名贵的。宋代著作中记载女真族崇尚以织金锦作服饰,他们常常向宋朝索取大批织金锦,每次数量达150-200匹,1988年在黑龙江省阿城县发掘的金代墓葬中,出土有云鹤金妆花锦袍,双鸾朵梅织金锦胁衣,折梅织金锦裙等。元代崇尚织金锦的风气盛极一时,不仅帝王、百官用织金锦作服饰,连三品以上官员的帐篷都是织金的。这在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游记中有记述。
元代朝廷在河北、新疆以及南京、苏州等地设立织染局,制作织金锦,这是南京使用金线可见到的最早文字记载。明代织金锦衰微,但南京云锦中有一种金宝地状花锦仍然流传至今,明、清宫廷服饰重用缂丝、刺绣,大量使用金线,明清宫廷服饰大部分出于南京及苏杭二州三地的官府织造衙门,收藏在南京龙潭的《大村曹氏宗谱》就记载了明正统年间,大村曹氏始祖曹贵二在南京司织造业,从长江水路解押御衣进京的史实,可见南京及苏杭等地也是金线的主要产地,至清末洋金线输入我国,南京金线受到很大冲击,由于要降低售价,遂有用银线或铝线染色后制成,充金线上市。民国时期,做金线的散布在龙潭沿江一线的乡村。
建国后,金线的销售相继恢复了东北、西北和北京等地的渠道。1955年,龙潭镇上成立了南京民艺金箔社(南京金线金箔总厂的前身),龙潭镇铁路北成立了江宁县金箔锦线供销合作社(南京江宁金箔集团的前身),1956年,在南京马巷85号,成立了金陵金箔生产合作社。
1.金线在云锦上的运用
我们从云锦研究专家徐仲杰的《南京云锦史》中摘录一段关于云锦的重要特点,便可知晓金线对云锦的意义。徐仲杰指出:“南京云锦区别于其他地区锦缎的一个重要特点为:它是大量用金(捻金、缕金,也包括缕银和银线)、并善于用金装饰织物花纹的提花丝织物。我们从云锦的主要品种‘妆花’(包括满金织地,金地上织五彩花纹的‘金宝地’)、‘织金’、‘织锦’等织物来看,它们的花纹,或全部织金、或部分加金;或大面积地应用各种金(捻金、缕金;捻金又有紫赤圆金和淡圆金之分)银(捻银、缕银)线,交织于一件彩锦中(如属于‘妆花’类的‘金宝地’,就常用这种手法处理),使整件织物形成一种金彩辉煌、瑰丽灿烂、典雅高贵的艺术效果”(注13 参见《南京云锦》p.15江苏科技出版社1985年4月第1版)。而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明清两代的丝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南京织造的妆花实物,其上的金线依然是金光灿烂。
1956年,北京十三陵的定陵出土了明代万历皇帝的墓葬,殉葬中有很多妆花匹料和织物,其中尤以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令人叹为观止。在定陵整卷锦缎匹料上每卷都裹有黄色的纸签,纸签上写着锦缎的名称、织造年月、织料尺寸规格、织造工匠姓名等,这其中就有南京织造的“织金”和“妆花”锦缎。有纸签上记有:“南京供应机房织造上用纱柘黄织金彩妆缠枝莲花托八吉祥一匹,宽贰尺,长肆丈;应天府江宁县织匠赵绪,染匠倪全,隆庆陆年拾月。”从这些出土的珍贵织物上,我们也可看出南京传统真金线在历史上为皇家织造中的作用。

图59 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

1979年至1984年,南京云锦研究所接受复制“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图59 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1992年,南京云锦研究所受日本国委托用传统工艺复制“琉球王龙袍”,该袍原件为我国古代赠送琉球国王的珍品,现由其后代珍藏而秘不示人,这两件龙袍的复制均采用南京金线金箔总厂用传统工艺生产的真金线织造而成。
2.金线在缂丝工艺上的运用
缂丝是中国丝绸艺术中的精华,缂丝的编织方法不同于刺绣和织锦,它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2006年,缂丝技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缂丝工艺历史悠久,传统缂丝工艺全部是以真金线为材料。从元到明清,金线用入缂丝工艺品中,如元代神佛像就加入金线。1972年,苏州缂丝工艺厂采用南京金线金箔总厂生产的真金线制作了传统锦鸡牡丹缂丝屏风中堂,作为国礼由周恩来总理送给尼克松总统,当时在全世界得到很高的评价。金日成七十岁祝寿缂丝屏风,也全用南京金线金箔总厂的金线为材料制成,作为国礼送给金日成。毛主席纪念堂的缂丝壁挂有2米多高,要求非常高,不能脱金,金线很细,这一壁挂也是采用南京金线金箔总厂的真金线,该厂产品质量非常好,中央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可以说,南京传统真金线大量地用在缂丝工艺上,为缂丝工艺也争得了荣誉。
从历史来看,缂丝工艺在元代加入了金线,这是元代崇尚织金锦的体现,到明万历年间,皇帝的龙袍,用了大量金线,金线用于勾勒,显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当年在复制万历皇帝缂丝龙袍时,需要四种颜色的真金、银线,其中金线要求有浓、中、淡三种色,另一种是银线,当时国内找不到这种产品,最后只能用日本的代金线才完成复制任务,可见我们的传统真金线制作技艺有些方面已经失传,需要进一步挖掘恢复。在复制万历皇帝衮服时,苏州刺绣研究所组成专门班子,挑选最好的技艺能手,三上定陵,面对出土实物分析研究,用三年时间终于完成了稀世珍品衮服的复制,作品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缂丝晕色法之一的“三色金缂法”,就是在深色底子上运用三种颜色、深浅不同的捻金线,使缂丝作品有花纹闪亮的效果。苏州著名缂丝老艺人沈金水晚年两幅《金地缂丝牡丹屏》分别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天津艺术博物院收藏,南京真金线是这些重要作品不可缺的原材料。
3.  金线在刺绣与少数民族服饰上的运用
    金线在刺绣中的运用主要是用于戏服上,建国初至文革前,我国戏剧艺术非常红火,全国各地都有戏剧团,古装戏服上的刺绣少不了金线的运用,根据老艺人介绍,刺绣用金线比较粗,用21支纱5股,3股、2股用在旦角衣袖边上,苏州剧装厂、北京剧装厂、潮州剧装厂、成都剧装厂等厂家都来龙潭金线金箔厂订购金线,苏州剧装厂一直订购的是98直金线,88直金线做的都很少,有一年尚小云剧团直接带金子来龙潭要金线厂给他们做金线,戏服上用金线以银箔通过熏金制成的为多,据老艺人回忆,梅兰芳出国演出,他的戏服上用的是真金线,由南京金线厂家制作。建国初期,少数民族服装的边子上用真金线镶边,还有军人的肩章上都用金线,是因为金线不褪色的缘故。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喜用金线装饰服饰,用金线对衣服边滚边,藏民用的金毡帽,上面有弯直金条,就是用金线编织起来的。建国前,龙潭生产的金线主要销往少数民族地区,因为推翻了皇帝,云锦也停止了生产,一旦战起,道路不畅,金线销不出去,生产也就停止了。

   在刺绣的品种中,还有一种盘金绣,是用金线在绣面上盘出图案的一种针法,北京盘金毯更是宫毯中的精品,正面盘金,背面盘丝,金镶丝缠,富丽堂皇。也是选用南京真金线为主要材料。
(二).红楼人物服饰折射江宁织造中使用的真金线
有位研究织金织物及织造技术的专家在解释“织金织物”时指出:织金织物是“采用金线织造的所有丝织品的总称。”人们从那些有着“缕金”、“金锦”、“织金”及“金银”字眼的织物中,可揭示出这些织物里都有金线在使用。曹雪芹从小生活在江宁织造府,过的是锦衣玉食般的豪华生活,他不仅接触到皇亲国戚、娘娘公主、老爷太太、少爷小姐,看到他们穿着放出金银光的衣服,他还会去机房看织造云锦,他也许会掂着金线,惊诧着金块竟然能变成金线。正是因为他从小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活经历优势,才能把南京云锦描述的格外丰富多彩,也给我们留下了价值非凡的历史史料。我们透过云锦就能看到缕缕金线在其中的作用。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服饰,有时直接就用金线来描述,如:大红金线蟒引枕、金线闪大坐褥。他在写贾宝玉出场时候的着装:“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我们从“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中能看出此衣服是用金线参与编织出的。再看王熙凤的着装:“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络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珮;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缂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这其中的“金丝八宝攒珠髻”、“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刻丝即缂丝),显然都是要用到金线的。《红楼梦》中写到的有金线织出的服饰是很多的,不胜枚举。从这点可看出,清初,南京生产的金箔更多的是用于做金线的。我们从清代档案史料中还可看出,清初的江宁以及苏州、杭州三地织造所缎造的绸缎(其中不乏由金线织入的锦缎)很多是销往新疆、哈萨克、伊犁等少数民族地区的,说明少数民族地区是喜爱用金线织出的织物做服饰的。南京出产的金箔金线也丰富了曹雪芹的文学描写,特别是在描绘封建社会帝王们钟鼎玉食般的生活、华丽的服饰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也是南京这座城市的特色。

其他
1.金线规格
    按照金线的分类,有细金银线和粗金银线之分。细金银线是用人造丝、60支棉纱、42支棉纱与金银皮搓捻而成,粗金银线就是多股金银线,其中有二股金银线(行称小46)、三股金银线(行称中46)、四股金银线、五股金银线(行称大46),粗金银线按颜色还有紫古铜金线、红(绿)花金线。粗金银线是用32支棉纱与金皮搓捻而成。细金线、细银线、扁金用于云锦织造中,而粗金银线供戏装和刺绣用。
    明清时期,帝王龙袍制作对金线生产的需求量大,工艺要求高,我们从《天水冰山录》中能窥探到南京真金线的用量之巨,从《苏州织造局志》中还可窥探出南京金线的丰富多彩的品种。《苏州织造局志▪卷五▪工料》中“皇清销算则例”记有“粗圆金、阔匾金、赤圆金、淡圆金、两色圆金、三色圆金、六庹圆金”等。现今金线艺人对金线的规格又有新的说法,一般按纺织业的规定确定金线的标准,有20支、40支等,20支的比较粗,体现在芯线上,有1股到6股不等,金线粗的,芯线股数多,支数越大,金线越细,越平整好看,规格也有称502金线、602金线,也是数字越大,线越细。
2.真金线的鉴定方法
    金线市场真假金线难辨,真假金线更多的反映在刺绣、缂丝、云锦等工艺品上,假金线有多种说法,一是用银箔经过熏金制成的金线(银黄金线),二是用铜箔制成的金线(仿金线),三是用化学原料制成的金线(这是真正的假金线),总的来说,鉴定还是比较难的,真金线由黄金制成,它发出的光是一种宝光,柔和雅致,熏金线颜色淡黄,比较青嫩,仿金线颜色较深,假金线发出的光刺眼,过于明亮,如果用火烧的话,有一种难闻的怪味道。金线真假的辨别在于多看,多对比。
3.明初朝廷对民间禁用金线
    自古金箔和黄金是帝王贵族的专利,制作金箔和金线都是为皇家服务的,在古代社会的有些阶段,民间穿戴有金线的饰物,是犯法行为,要受到制裁的。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九月谕户部曰:“足食在于禁末作,足衣在于禁华靡。宜申明天下:四民各守其业,不许游食;庶民之家,不许衣锦绣。”
    洪武二十五年,朝廷在南京规定“不许裁为花样以及金线装饰,而富商大贾、奸民、滑胥、末技贱工及军中无赖少年往往冒犯,恣为淫巧。裁制花样,嵌以金线蓝条,篾敦朴之风,乱贵贱之等,甚者诈为公侯大臣家子侄出入市中为奸利。……”
    《明史·志第四十一·舆服一》规定:“官员伞盖不许用金绣,朱丹装饰。”
明朝的制度规定只有官宦之家的贵妇人才能用金珠翠玉作为头饰。明武宗朱厚照的正德年间,“令军民妇女不许用销金衣服、帐幔、宝石首饰、镯釧。”到了明末时,朝廷力弱,也管不了了,出现了娼优也能满头珠翠招摇撞过市的情况。据明范濂撰《云间据目抄》卷二《记风俗》记载:“余始为诸生,见朋友辈戴桥梁绒线巾,春元戴金线巾,……”而崇祯时期编著的《郓城县志》卷七《风俗》中记载了当时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不丝帛不衣,不金线不巾,不云头不履的现象。”
  4. 涤纶金银线对传统真金线的冲击
     20世纪40年代以来“洋金线”的大量进口,对南京金箔、金线业的生产有着很大的冲击。所谓的“洋金线”不是用传统手工技艺制成的,是一种化纤薄膜金银线,是由两层醋酸丁酯纤维素薄膜夹粘一层铝箔再切割成细条而成。后来,又产生了涤纶金银线。它是以聚酯薄膜真空镀铝、外表涂以无色或有色的透明涂料,或把真空镀铝聚酯薄膜与未镀铝聚酯薄膜进行层合,然后再切割成扁丝,加上不同颜色的涂料,可制成双色金银线或五彩金银线。通过特种工艺还可制成彩虹线、荧光线等(图)。使用化纤金银线可以使织物具有富丽豪华的风格。化纤金银线要求细度匀称、色泽光亮、色牢度好、强度高、无刀痕、耐酸碱、耐皂洗、耐摩擦。

图60 涤纶金银线

南京金线金箔厂于1965年开始研制涤纶真空镀铝金银线,1968年通过鉴定,1973年批量生产,涤纶金银线主要用于纺织、丝绸织造、织带、商标编织、羊毛衫的编织等方面,各种涤纶金银线点缀在织物中,显得色彩缤纷、光彩夺目,使织物倍增魅力(图60 涤纶金银线)。据轻工业部公布材料,1988年,南京金线金箔厂生产的涤纶圆芯金银线、涤纶金银线被评为1987年度部优产品(《南京二轻工业史料▪第一辑》)。1990年,为日本市场专门生产的“水引线”(一种纸质圆芯线)试制成功,并批量生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生产涤纶金银线的厂家蜂起,特别是南方的一些城市,强力地冲击着传统真金线的生产,以致南京真金线的生产一度基本归于小作坊式的生产,主要满足云锦、刺绣、缂丝等工艺行业的需要。

@2017 中国南京金箔博物馆 版权所有    @南京百事讯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