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有一世界罕见之物产

时间: 2022-06-10




     编者按:2022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我馆也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其中,本馆副研究员管秋惠先生,结合传统真金线与现代生活的关系,撰写了《家乡有一世界罕见之物产》一文,以真金线制作技艺的稀缺性来展示它的厚重历史,揭示出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意义,旨在通过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和“真金线制作技艺”让现代生活绽放出金色的迷人光彩。



家乡有世界罕见之物产

问一下龙潭人,家乡最稀有的特产是啥?我寻思会有各种解答,有人会说,那当然是金箔咯!还有人会说是水泥,是石灰,是轻质碳酸钙,是起重机械,是电炉,也许还会有人说:当然是“水八仙”了‧‧‧‧‧‧

是的,家乡物产很多,但我珍重地告诉您:是“真金线”!

此话何以见得?容我慢慢道来。提起“真金线”,想起一句话,叫“穿金戴银”,这话是指身上穿戴的金银首饰,体现富贵人家的生活。我对真金线有点研究,因而我对这句话的理解跟大家有点不同,我认为这“穿金”的本义是指服饰上有金,试想一下,古代帝王,集天下财富于一身,吃得好,穿得好,光穿丝绸、皮毛类的衣服还不满足,还要将黄金用上,久远之年便有人将金片镶在铠甲上,所谓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但黄金毕竟稀少而又珍贵,于是就有人发明了“真金线”,今天我所说的真金线还要剔除另一种概念的真金线,大家知晓,马王堆出土的金缕玉衣,其玉片之间是用金丝联缀的,用的是金丝,由于金丝太软,没有拉力,故不能织入织物中。本文叙述的金线是用金箔制成的,而不是通过拉拔黄金而成的金丝,金丝线从外观上来讲,也是金线,但不能织入衣服,便不能归于“线”的范畴,我今天讲的真金线就不包括这种金丝线。对“真金线”的解释,我以为在古文中往往对应的是“金缕”一词,其实真金线是新名词,古代人造不出假的真金线来,“真金线”是相对于化学性质的涤纶金(银)线而言的,自当代人发明了涤纶金(银)线后,传统的“金线”便被道着“真金线”了。




家乡的世界罕见之物产——真金线


为什么说家乡最稀有的特产是“真金线”?金箔不也是家乡的特产吗?此话似乎无可厚非,但制作金箔非龙潭一地,附近的江宁区即有,龙潭周边的下蜀、宝华亦有金箔的生产,再往大了说,浙江有,福建有,广东有,再往更大范围来说,日本有,越南有,欧洲的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也有。只不过南京的金箔名气很大,但绝非一地独有;至于水泥、石灰、碳酸钙、起重机械、电炉乃至“水八仙”都是广普的物产,谈不上稀有,而真金线真乃一家独有,可以说在全世界范围内,仅龙潭一地,龙潭人的方言:独宝宝了!

真金线制作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文献记载,唐代的真金线在陕西省博物馆里就能够看到,那是从法门寺地宫里出土的“绛红罗地蹙金绣拜垫”,上面的金线依然保持着灿烂的金色,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真金线实物。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绛红罗地蹙金绣拜垫”


唐代善用金银器,服饰上用金线也是很有名的。宋代禁用金,元代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善用真金线装饰服饰,到了明清,皇上龙袍少不了真金线的运用,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三地都有织造机构,给皇上和王公大臣做龙袍蟒袍,少不了真金线的使用。可当代的真金线为何只有龙潭一地在生产呢?

回答这个问题时,插段小故事。2012年,在十朝都会的西安,有位研究真金线的专家L先生,他在陕西省博物馆工作,也就是上文提到的,能见到的最早的真金线就在他的单位里,他的专业是研究古今中外真金线的,也就是那时,他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攻读了博士,一句话,他就是研究金线的,他可能是国内研究真金线中学历最高的、最权威的专家。按说,西安是汉唐都城所在地,汉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响当当的朝代,汉唐盛世,无与伦比,特别是研究金银相关的器物,西安人是最骄傲的,时下能见到最早的真金线也在西安。我读过多篇关于古代真金线的研究论文,是对法门寺出土真金线的研究,文章都是西安的专家写的,什么金箔是如何缠绕在丝线上的?金箔搓捻的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啊?哪晓L先生也曾犯过愁,当代真金线制作,在哪儿能见到呢?藏在陕西博物馆里的“真金线”可是一千多年前的艺术品,现如今西安是没有人能做得出来。

2012年,L先生从一本新出版的书籍上发现,南京的今天还真有真金线的制作,他很高兴,于是选择在春天来到了南京,住在同行业南京博物院对门的一家宾馆,安顿好后,L先生打听到我的工作单位在燕子矶江畔的区文化馆,于是在周五的上午去了燕子矶,不想却扑了空,因为我在几年前便被调至区文化局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了,L先生又马不停蹄地从燕子矶赶到了尧化门,我俩见面了,一个是研究家乡金线制作技艺的,一个是研究全世界金线制作技艺的,我们谈得很投机。

第二天上午我便去中山门,接L先生去了龙潭。那天是周六,南京金线金箔总厂的正常休息日,我便带L先生去了离江边不远的龙潭村村部,这里有王成金线厂,“王成”系人名,即南京传统真金线的传承人,以人名为厂名,他制作的真金线供南京云锦研究所、南京各家云锦制作单位、苏州缂丝业、苏州刺绣业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服装学院等地用户使用。

那天L先生情绪很好,他在龙潭终于看见了传承数千年的真金线制作技艺,他拍了许多照片,也询问了一道道技艺细节,凝神静气地观看王成和妻子等艺人的演示,王成高兴地赠送了他一卷真金线,L先生通过现场观摩,知晓是同大唐时期的金线制法一致的,可谓是传承了上千年,也可见大江之畔的龙潭古镇里,不就是真金线这一“活化石”的制作展示地吗?




L先生研究法门寺出土的唐代捻金线


临别时,他邀我们一道合影,他要记住这天的快乐时刻,他收获满满地离开了龙潭,离开了也曾为帝都的南京。

其实早在2005年,韩国也有个读博士的L女士,来过龙潭研究真金线技艺,她是在上海东华大学读的博士,研究服饰的,我见过她,脸庞白皙细嫩,至今我的书橱里还收藏着她的博士论文《织金织物及织造技术研究》,看得出韩国人研究真金线制作技艺,也必须来我们的故乡龙潭,接待她的是南京金线金箔总厂,她在厂里待了一周时间,也是收获满满而归。




卢女士博士论文得益于在龙潭厂家的学习


为什么真金线制作技艺在黄河流域消失了,其实这是一个关乎文明发展的话题,中华文明广博深厚,但文明的发展是有其规律的,当黄河文明衰落后,长江流域担起了传承的重任,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那为什么说,在长江流域仅龙潭一地有金线制作,还得再絮语几句,明清之际,国内还有多地制作真金线,苏州、杭州都有云锦生产,有云锦生产必定有配套的真金线制作,清末之后,随着帝制的消亡,不再需要龙袍制作,金线业日渐萎缩。




明清时节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有织造局,便有金线制作


新中国建立不久,国家确定黄金计划供应,指定只有龙潭一家有金线生产,也就是说只有龙潭这儿能根据国家下拨的金线计划,申请到相应的黄金,别地黄金断供,真金线制作自然归于消亡。

2019年,南京金箔博物馆的几位同仁去日本调研金箔金线技艺,在京都“堀金箔粉株式会社”见到了日本的金线,日本的金线是用镀膜的方式,将黄金镀在细细的金属线上,成为所谓的“金线”,与我们用传统方法,将金箔制成真金线不是一回事。




日本京都制作的真金银线,用的是现代工艺


但该会社负责人告诉我们,在京都一地有夫妻二人也在做金线,但他们不接待任何人,也就是说,即便是在用传统方式制作真金线,别人也还是见不着的,看来只能在中国南京龙潭一地才能见到,不能不说是世界唯一可见之地,何况日本许多技艺都是从我们中国传过去的。您说家乡最稀有的特产是不是“真金线”莫属呢?

我是龙潭人,熟悉家乡的金线业,特别是真金线制作技艺成为省级非遗项目以来,常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去龙潭看艺人制作真金线,真金线制作工艺复杂,艺人辛劳,主要有“做胶、打纸、褙金、砑金、切金、搓金线”等过程,无怪乎唐朝诗人秦韬玉有诗句:“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经过南京金箔博物馆几位同仁多年的调查研究,我们将家乡的真金线制作技艺编著在《南京·金箔大观》一书中,并于2020年正式出版。




真金线制作中的“做胶”





真金线制作中的“打纸”





真金线制作中的“褙金”





真金线制作中的“砑金”





真金线制作中的“切金”





真金线制作中的“搓金线”


近日我又去了趟龙潭,传承人王成告诉我,近年来此购买真金线的有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挪威人,这些国家都没有手工金线。可见真金线制作技艺既是龙潭的,也是古都南京的,还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真诚欢迎中外嘉宾来南京东隅的古镇龙潭,参观南京金都金箔博物馆里的真金线制作技艺展示!




南京金箔博物馆里的“真金线制作”技艺展示厅





各地中小学生在这里兴趣盎然





南京金箔博物馆欢迎您的光临



(南京金箔博物馆副研究员管秋惠)

南京金箔博物馆推文






@2017 中国南京金箔博物馆 版权所有    @南京百事讯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