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特征

时间: 2017-09-14

文化艺术特征

(一).金箔品类
古代金银加工工艺非常发达,传统金箔的种类有如下几种:紫磨金、大赤金、佛赤金、田赤金、清金、淡金等等。紫磨金,古亦称“紫磨”、“紫金”,《尔雅·释器》:黄金“其美者谓之鏐。”“鏐”是一种纯美的上等黄金。郭璞注:“鏐即紫磨金”。《水经注》:“上金为紫磨金”。《太平御览·珍宝部十》:“金之优者,名曰紫磨。”据《杨太真外传》:“上又自执丽水镇库紫磨金琢成步摇,至妆阁,亲与插鬓。”“大赤”、“佛赤”和“田赤”是三种色彩深淡各异的金箔。“大赤”是黄金的本色;“佛赤”则拼入紫铜,颜色显得深赤;“田赤”则内含纹银二成,故略呈淡黄色。制造泥金用的金箔,三者皆有之,故泥金亦有三种花色。所谓“清金”是通过熏金使银箔发金色。熏蒸过程当中,盛一盅硫磺,燃烧硫磺熏银,金线业习称“一淡烟”,故而又称“淡金”。这种待熏的银箔的尺寸规格有两种,一种是1尺9寸,另一种是2尺4寸。对这种金箔的质量要求是厚薄基本均匀,每一百张箔的厚度相对偏差不大于7%,表面无明显色差、洞眼、边角,无齿状。淡金的颜色浅,同真金箔是容易区分的。
清代朝廷对金箔的分类品种主要有红飞金、黄飞金两大类,并制定有《苏省红飞金章程》、《苏省黄飞金章程》(《郭侍郎奏书》卷二,清光绪十八年刻本)(图6苏省红飞金章程),详细记述每金一两制造红飞金(黄飞金)的张数、一千张红飞金(黄飞金)耗金数及工匠花销银两以及与广东省制造金箔的比较等等的详细章程规定。

 

6苏省红飞金章程

清迮朗在《绘事琐言》中解释:“赤金,色赤足者打成”,“田赤金,色淡黄以淡金打成”。
    晚清以来,又有库金箔、苏大赤、田赤金诸称。“库金箔”,颜色发红,金的成色最好,张子也最大,约木尺3寸3分见方。“苏大赤”,颜色正黄,成色较差,张子约2寸2分见方。颜色浅而发白的叫“田赤金”,颜色如金而实际上是用银来熏成的叫“选金箔”亦称清金、淡金。上述金箔中,库金质量最好,色泽经久不变,适用于外檐彩画贴金,大赤金质量较次,耐候性稍差,经风吹日晒易于变色。
    清迮朗《绘事琐言》称:“尝闻打金之法:首熔金,次凿碎如米,捶扁成片,夹以乌金纸,取其滑而不滞也。护以炉中炭灰,取其燥而不润也。百层为一束,束以绳,捶以木椎,勿太重,亦勿太轻.轻重不均,则厚薄不称。捶至寸许大,谓之开荒。停一日,俟其冷也,层层揭开,易乌金纸,添炉灰,仍以绳缚,捶至四寸余宽则成矣。捶初停,中热如火,不可立解,解即化力珠,须一二日冷定,乃可开也。开时见风,则金皆飞去。必密室中,四壁纸粘,一人以木尺许竖于下,方板五六寸,横于上,涂板以粉,上铺狗皮,炭火一盆,肘熏其板,防湿气粘金,虽六月不废也,皮上置金薄,竹刀切方为八块或四,大者三寸三分,小者一寸一分,夹以白纸,十张为一帖,千帖为一箱,是名金薄,俗呼为飞金,凡漆饰绘画多用之。”据清代工部则例及圆明园则例,金箔有“红金”、“黄金”之别。晚清以来,又有“库金箔”、“苏大赤”、“田赤金”诸称。“库金箔”,颜色发红,金的成色最好,张子也最大,约木尺三寸三分见方。“苏大赤”,颜色正黄,成色较差,张子约二寸八分见方。颜色浅而发白的叫“田赤金”,颜色如金而实际上是用银来薰成的叫“选金箔”。北京颜料店出售金箔以十张为一帖,十帖为一把,十把为一具(注4 参见《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漆器▪薄金》p379)。


 此外金箔的品种中还有双顶金和双面金,所谓双顶金是将金箔和银箔叠在一起锤打而成的,打出来的箔片是金银混在一起的,有的地方可以看见金箔,也有的地方可以看见银箔。有资料显示,研究人员曾在11-12世纪的缂丝中发现了用双顶金作的捻金线,捻金线所用的金箔是在羊皮做的基地上贴的双顶金。,再将它捻绕于蚕丝上成双顶金金线,可见这种金线的色彩还是很有特殊效果的。双面金则是双面片金,即做片金时,双面都粘贴金箔,在南宋时期的缂丝上也曾发现过有使用双面金的例子,“在11-12世纪缂丝中发现了双顶金的捻金线,在羊皮基地上贴饰双顶金,将它以Z捻缠绕于蚕丝上。”(注5 卢辰宣,《织金织物及织造技术研究》第五章《金线研究》p.108页,博士论文,2004年)南京永昌正龙有限公司还生产一种“彩箔”(图7彩箔),是在铜箔的基础上采取特殊处理的方法制成,使金箔乃至金线所  对应的工艺品的色彩更为丰富。
    当代金箔按照黄金成分和规格分类,金箔的品种有:紫红(99金箔)、大库金(98金箔)、小库金(98金箔)、小赤金(88金箔)、中赤金(77金箔)和大赤金(74金箔),以及银箔做的清金(一淡烟)和淡金。做金线的金箔常用规格有99金、88金、77金、74金及纯银等。以98金为例,即用银行的四九纯金99.99按98%比放料,余2%放银等其它金属熔化在一起,形成含金量98%的金箔料,按这个比例打出的金箔叫库金。

(二)金箔的厚薄
     历史上对金箔的厚度没有一个规定的标准,凡比金片薄的或称着薄金的皆可视为金箔。高冀氏在《中国古建筑的鎏金与贴金》( 1980第四期《考古与文物》)一文载:“……在殷墟出土文物中,有一种非常薄的金片,该金箔的厚度仅1mm的1%(即10微米)。”成都金沙遗址出土大量金质文物,被称为“太阳神鸟”的金箔,是一领圆环形的箔饰,图案纹饰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中心镂空,内有十二条弧状齿呈环形排列。外层是四只正在飞翔的鸟形,四鸟首尾相接,环绕在金箔一周,研究者指出 :“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饰,形制为圆形,内有镂空图案,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0.02厘米,用很薄的金箔制作而成,在工艺上采用了娴熟精湛的锤揲与切割技术。其圆形金箔上的镂空纹饰,如同一幅均匀对称的剪纸图案可能使用了相应的模具,精心切割而成。”(注6黄剑华:《金沙遗址出土太阳神鸟金箔饰探析》《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1期 )厚度0.02厘米合200微米,显然比殷墟出土的金箔要厚多了。
随着科技进步特别是包裹金片的材料质量不断提高,金箔的厚度也在不断降低,从而提高了黄金的利用率。《汉书▪食货志》有“黄金方寸而重一釿”的记述,据许慎《说文解字》: “釿·剂断也。”清段玉裁注云: “其义谓以斤斧之属,制断金铁物也。”汉寸合今2.31厘米,一釿合今16.35克,金的密度若以19计(金的比重为19.26,因金无足赤,金箔一般应含有铜银元素),经计算汉时金箔的厚度约为0.16mm,今天看来也是很厚的了。明《天工开物》对金箔的记述:“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粘铺物面,可盖纵横三尺。”《天工开物》里的“厘”在这里是重量单位,两的千分之一为一厘,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十分为一钱,七厘合零点七钱,明代‘两’合37.3克,一钱合3.73克,经换算,七厘约合2.61克黄金,明时,一尺约合今31.1厘米,纵横三尺为8705平方厘米,金箔的密度若以19计,厚度则约为0.157微米。

再看清代金箔,《苏省红飞金章程》规定:“每金一两制造红飞金二千三百一十九张,计红飞金一千张应用金四钱三分一厘二毫二丝。”清代一两仍以37.3克计,一钱合3.73克,经换算,10000张金箔需黄金160.845克,由于没有规定红飞金的尺寸,故厚度难以确定。
无论古人还是今人,对金箔厚度的记述,比较复杂,由于各种金箔的密度不一,特别在古代,密度难以测定,对金箔实物的测量也很难操作,以致金箔厚薄的数据不一,相差也很大。缪大经、周秉谦在《金箔专用载体——乌金纸》(注7  1996年第1期《包装世界》p.54)一文中根据南京江宁金箔集团“年产5000万张金箔,约需黄金300多千克”的数据,提出:“若一般金箔以8×7.5厘米对照是0.05~0.055微米。可见其捶箔技艺水平甚高。”提出了金箔厚度的一个数据,显然这种算法是不够精准的,该文还记述了一篇关于常熟金属工艺厂的报导:“948张方正金箔叠高1毫米,……”说明“即每张金箔厚1微米。”这是目前可见文献资料中记述金箔厚薄的又一数据,但此数据也不科学。

南京金线金箔厂提供的数据可以证实1张金箔厚度为0.1微米,或者说1万张金箔1毫米厚,这是目前可见的关于金箔厚度中最薄的数据记载,经考证和计算,此数据是科学的。计划经济时代,南京金线金箔厂,一直按照人民银行提供的黄金计划生产金箔,每生产1万张金箔(指98金箔,规格为9.33厘米见方),提供178.125克黄金,每次生产都必须报报表给银行,黄金由国家统管,银行不允许金箔企业多耗金,多年来一直是这样生产的,根据这一数据,可算出这种金箔的厚度:98金箔,指含98%黄金、0.5%铜,1.5%银(密度分别按19.26、8.96、10.5克/立方厘米算),经计算可知,98金箔的密度为19.0771克/立方厘米,1万张98金箔的体积为重量/密度之比,厚度为体积/面积之比,得出厚度数据为0.1072628257厘米。结论为:1万张金箔约厚1毫米,即1张金箔0.1微米。显而易见,今天的金箔要比明清时期的金箔要薄得多了。至于在金箔行业中旧时流传的“一两黄金(打出的金箔)可盖一亩三分田”之说,可视为一种夸张,没有科学根据的。

图8 金银箔

 1987年,南京金线金箔厂生产的“龙凤牌”金箔,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91年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铜奖,是南京市重点发展的特种工艺产品,1987年,江宁县金箔厂生产的“金陵牌”金箔获国家质量奖(图8 金银箔)。   
(三).真金箔与仿金箔的鉴定
    一般我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真金箔对光照会呈现绿色,仿金箔对光照是不会呈现绿色的;还有真金箔比仿金箔要薄的多,真金箔手触即碎,而仿金箔比真金箔要厚的多,手触不会碎,还有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烧下也能辨别真假,仿金箔主要原料是铜,铜通过燃烧会生成氧化铜而变黑,而真金不会。如果要测量金箔的纯金含量,需通过专门的仪器,不过通过人眼也可以区分个大概,金箔老艺人流传有9赤8黄7青之说,这是古人流传下来的鉴定经验,即含金量超过90的为偏红色,含量80的为偏黄色,含量为70的为偏青色。 现在的金箔制作,已融入了现代科技,使用的辅材(如乌金纸)和设备都已大大革新,产量和质量均大幅提高。现代科技将传统金箔工艺发扬光大,开发了新的金箔品种,如采用高科技激光浅雕的手法在纯度99%的金箔上雕刻、烫金而成的工艺精品,具有保值、收藏、纪念及鉴赏价值。
(四).金箔的运用
    人类运用金箔的历史,最早始于埃及,据传已有7000年的历史,根据我国考古发掘可知我国运用金箔的历史也很悠久,著名的殷商都城遗址殷墟曾出土一种非常薄的黄金片——金箔,据测量,金箔的厚度仅有1毫米的百分之一,把它叠合七层,厚薄才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相当。人们把殷墟出土的金箔放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金箔的晶粒度大小均匀,并且晶粒边界是平直的,研究人员据此判断,它是经过锤锻加工和退火处理的。金箔在历史上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用于器物贴金、建筑物贴金以及用于织物服饰上。南京金箔完全继承了我国早期金箔的作用,并逐步成为我国金箔的主要生产地,将金箔的作用发扬光大。

 

1.佛寺庙宇贴金

 

9 历代贴金的重庆大足千手观音造像

贴金,就是用胶粘剂将金箔粘贴到织物、皮革、纸张、器物及建筑物等表面,以起装饰作用。佛像贴金我国自古有之,历史上南京一直是我国的佛教中心之一,作为六朝首都的建康更是寺庙相连,僧人云集,皇帝王室、官宦富绅捐金献钱(有例),为佛像贴金一时成风。南京流传:有山就有庙,有庙就有佛,有佛就得贴金箔。南京金箔在当代得到更广泛的运用,河南少林寺、杭州灵隐寺、镇江金山寺、南京栖霞寺、南京隆昌寺、苏州寒山寺、西藏拉布伦寺、塔尔寺、布达拉宫这些寺庙建筑以及佛像都由南京金箔来装点,可以说,当今中国几乎所有寺庙都有南京金箔在那里闪光。南京金箔在国外寺庙的运用也很广泛,东南亚、泰国、日本、欧美国家的寺庙都大量使用南京的金箔(图9 历代贴金的重庆大足千手观音造像)。

2. 建筑与家具上的贴金

 10 家具贴金

    纯金箔无论贴饰建筑还是家具或是工艺品,黄金质感纯正,外观典雅高贵、熠熠生辉(图10 家具贴金)。南京金箔在古建筑、当代建筑的运用更为广泛,除上文提到的寺庙建筑外,为北京天安门、北京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古建筑贴金,南京金箔还在莫斯科中国大酒店、泰国的皇宫、日本大坂牌楼、扎伊儿总统官邸、圣彼得堡等世界著名建筑物上展现了辉煌(图11 贴金的金屋)。南京金箔还广泛用于欧洲家具上,我国广东等地的家具业也喜用南京金箔来装饰。
3.金箔与漆艺

 11 贴金的金屋

    金箔在漆工艺中的利用,古亦有之,漆器上贴金箔花片,商代已有,湖南临澧九里1号楚墓出土了金箔贴花漆器,汉代金箔贴花工艺极为盛行,隋唐盛行金银平脱,《髹饰录》中记录的“描金”,其中就有一种内容为贴金,即在漆地上漆朱、黑色漆,后打磨推光,用半透明漆挑彩依纹描绘,待漆未干时将金箔贴上。扬州汉墓出土的漆器上屡见金箔工艺的运用,扬州是当代漆器的重要生产地,扬州有几十家漆器厂,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扬州漆器,它所使用的金箔都来自南京,扬州漆器上的“雕填”工艺(图12金箔广泛用于漆器上),是在漆地上刻花纹,里面再填漆色或油色以及金和银的一种装饰技法,都是要用到金箔或是银箔的。

4.金箔与金线

 12金箔广泛用于漆器上

    用金装饰织物,在我国丝织工艺上已有久远历史,用金装饰丝织物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将黄金熔炼,抽拉成丝,将这种金丝用于织物上,1968年河北省满城汉墓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刘胜敛服,即“金缕玉衣”,是用1100克金丝和2498片玉片编缀而成,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种方式还不能算着用金装饰丝织物,因为黄金拉成丝,它具有延展性,而缺乏拉力,丝织物必须有拉力,否则一拽就断,用金丝直接入丝织物的记载鲜见,也不属于金箔运用的范畴;另一方式是将金箔裱在经过处理的纸张上,再切成丝,这种金丝就有了张力,可以入丝织物,但更多的还需与丝线或沙线搓捻成线,成为“金线”,用于丝织物上,这种方式在历史上运用的最广,可参见本书本章第二节《南京真金线》。
 5.药用、化妆品及电子工业中的使用

 13 金箔化妆品

    南朝梁陶弘景《名药列录•中品•卷第二•》记:“金屑:味辛,平,有毒。主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除邪毒瓦斯,服之神仙。生益州,采时。银屑:味辛,平,有毒。主安五脏,定心神,止惊悸,除邪气,久服轻身长年。生永昌,无时。”唐甄权《药性本草》:记金箔可以“疗小儿惊伤,五脏惊病失志、镇心安魂魄”。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金箔可以“疗惊痫风热肝胆之病”,明王肯堂《针灸准绳》载:“金箔镇心丸”、“金箔散”、“金箔茯苓散”等药方所具有的妙用,清黄宫肃《本草求真》:记金箔可以“除邪杀毒、解热驱烦、安魂定魄、养心和血”。《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编著于公元1765年)载:“凡金箔店皆有售者,呼皮金纸,治跌仆擦伤钉鞋打伤、足跟病久荫疮擦痛并冻疮足跟痛烂流水,凡小擦伤刀伤肿溃红赤皮光潮湿皆效,看患处大小以此剪取将金面贴伤处,过宿即愈。”《张三丰先生全集》(清道光刻本)卷一有《金箔交辉》一文,记述张三丰用金箔给人治疾:“洪武初年阳真仙张金箔,世造金箔纸,故以金箔自名,深藏道术游戏人间。尝以金箔为药,与人治疾,无不奇效。忽又有张金点者,身著淡蓝袍,皆贴金点,遂以金点为号,见者粲然,金点曰:人有疾而服吾一点,其疾必瘳。时有求试者,效验如神,亦不索价。是时南省多疫症,金点一身曰为众人拥取,直至点尽而止。”现代著名的中药老字号厂家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以及山西制药厂等名贵丹药如《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降压丸》、《乌鸡白凤丸》、《大活络丹》至今仍延用金箔包裹方式,即用金箔入药,使用的也是南京金箔。
金箔用于美容,中国古已有之。《木兰辞》中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花黄即为金箔剪成的饰物。现今金箔香水、金箔护肤霜已成化妆品中的一员。金箔在化妆品中作为活性金超细粒子使用,可提高肌肤的通透性,调节肌肤酸碱,滋养肌肤,防止紫外线的伤害,排除毒素,防止色素生成,并与珍珠、人参等萃取液结合,成为导湿因子,有效保持肌肤水分,长期使用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使皮肤光滑细腻,保持青春活力(图13 金箔化妆品)。
金箔可用来作点接触材料、电阻材料、测温材料等,在宇航设备上,金箔可以防止太阳的辐射,它可以反射掉98%以上的红外线。
7.金箔画

14唐风系列画(局部)

 金箔画有多重含义,一种是在金箔上錾刻图案和纹饰,这种金箔画商代就出现了;一种是用金箔做成的立体金箔画,即将金箔按照图案需要,进行剪折,立体地镶嵌在画框上,近似一种浮雕画,这种金箔画古亦有之;再有一种,将金箔制成泥金作为油画颜料和国画原料作画,今已不鲜见,如南京画家许建康创作“唐风系列”国画中的人物,将金箔粉用于唐朝仕女的发饰上、佛像的高光部位等,是将金箔用于中国画的很好范例(图14唐风系列画(局部));还有一种是将金箔裱贴在墙上拼接成作画的纸张,以金箔作地子,直接在金箔上用油彩作画,此种金箔画得到较大的推广,主要绘制步骤:
(1):做底:金箔画的制作不能直接在金箔上手绘,必须制作底板。一般有三种底胚,一是木材,再一种是布,三就是墙面。
(2):制作胚子:制作好底子的材质需要打底,比如批腻子等。
(3):底漆:制作一般都要上一遍底漆,起到保护防潮的作用。
(4):贴金:也就是贴金箔,一般用特定的胶水,待干后贴金。
(5):面漆:也称之为保护漆,针对于金箔而言,起到保护金箔和防止变色的作用。
(6):金箔手绘:也就是在贴好的金箔上进行手绘制作,采用特殊的绘画材质制作出特定的艺术效果。
(7):钝化:也就是对制作完的金箔画做保护,使金箔表面生成保护膜,减缓腐蚀。只有钝化做好才能保证金箔画长期不变色,才能保证制作完的画面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随着电脑技术的问世,20世纪末,一种新型金箔画问世,金箔企业起初为一些台湾、香港的工艺厂用其制作黄金名片、证书等小件金箔工艺品,由此开创了金箔平面创作工艺先河。1995年,在中国内地的贴金工艺厂、金箔厂的研发推动下,金箔画开始兴盛起来。到1998年,仅南京一地,制作金箔画的厂家就不下百家。目前我国所加工的金箔画,主要是采用印刷工艺,最常见的是将选好的图样扫描在计算机中,并将画面设计、修饰成完整画面,然后利用打印机等喷绘工具将画面印在透明的护具膜上,再用溶胶将打印好的画面与贴好金箔材料粘合塑封。最后用制好的工艺画框将其装裱。这样一件金箔画就完成了。通过选图、调色、贴金等技法,创作出既保持原图的自身风格,又使黄金色与内容相吻合的工艺品。其中,图样的精美和珍贵、调色的准确与恰当、贴金的好坏等是一件金箔工艺画成功与否的关键。
    这种金箔画的独特工艺使其形成独到的艺术特色。利用金箔,选用世界名画、中国传统名画、现代风格画等作品为题材制作金箔画,如“清明上河图”等,其艺术、收藏价值非一般黄金制品所能比。
    这种金箔画是传统工艺与现代高科技完善结合的工艺画,既保持了画面原有的风格,又充分体现了黄金的高贵华丽的品格,再现了世界名画、国画以及各种图片、照片的精彩神韵。上世纪九十年代,南京金箔业研制出金箔画这一金箔新的工艺品种及金卡,为中国金箔画发明最早的地区,也是金箔画生产的重要地区,不久又相继推出了堆金画、浮雕画、立体剪金画、金砖画、卷轴画、陶釉画等十几个品种的金箔画。南京金箔新的工艺品领域是异彩纷呈,除金箔画、金箔卡外,还有金箔书、金箔摆件、金字招牌等,随着黄金价值的不断上升,南京金箔业运用最新的黄金贴制方法制作金书,有《毛泽东诗词手迹》、《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周恩来》以及《扬子晚报》收藏版等,这些金书以24K纯金精心设计制作,具有较高的馈赠、鉴赏、研究及收藏价值,受到社会各界的推崇。
这种金箔画主要运用的是电脑技术,人的手工技艺没有充分展现,因而一直未得到工艺美术行业的认可。
8.金箔与剪纸

  15南京剪纸大师张方林的金箔剪纸

    金箔与剪纸在历史上有着密切关系,由于纸的发明远远迟于金箔的发明,故而金箔运用在剪纸艺术上是早于一般意义上的剪纸,不过严格地讲,用金箔剪纸不是剪而是镂刻。金箔起源于商代,盛行于春秋战国,而秦、汉、唐、宋又是剪纸运用的高峰时期,战国青铜器上有很多金箔剪纸工艺,表现的内容有农耕、狩猎、日常生活等,近年在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雕塑,就是古蜀人根据“金鸟负日”的神话故事小心翼翼地镂空刻画在一张金箔片上,其实这就是今天能见到的最早的金箔剪纸之一。蔡伦改进造纸技术纸张大量生产以后,这种镂空成花找到了更加普及的材料,被称为“镂空作胜”,金箔用于剪纸在史书上早有记载,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在人日诗中写到:“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薄(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唐温庭筠《菩萨蛮》词:“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在英国皇宫墓地也挖掘出由厚金箔剪制的十字架,据传也源于中国的金箔剪纸工艺。在日本的正仓院,至今保存二枚唐代花胜:一枚为罗地金箔上刻祝颂吉语,另一枚则用金箔刻着儿童戏犬,这是访唐日人回乡后于唐至德二年(757)敬献给日本王室的尊贵礼物。
历史上南京金箔剪纸,可见于考古发现,南京栖霞区仙林大学城南师大校区仙鹤观东晋墓内还出土圆形状金饰,其中1件中镂对凤衔胜文。(王志高等著,《南京仙鹤观东晋墓出土文物的初步认识》,《文物》2001年第1期)这种金饰常见于东晋墓。胜:古时妇女的首饰,“花胜”亦作“华胜”,梁简文帝《眼明囊赋》诗中有:“杂花胜而成疏,依布摇而相逼。”古代妇女的花形首饰,以剪彩为之,常以金箔为材料,杜甫《人日》诗:“胜里金花巧耐寒”,就是用金箔剪成的“胜”。在南京金箔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南京剪纸艺人张方林,经过反复试验,2000年首次在全国制作出纯金箔剪纸。作品富丽高贵,装饰性强,极大地延长了剪纸保存时间,受 到广泛好评,满足了许多人的收藏需求。其作品在香港举办的文化产业推介会上更是受到追捧,政府部门还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礼品赠送给世界客人(图15南京剪纸大师张方林的金箔剪纸)。南京剪纸艺 图15南京剪纸大师张方林的金箔剪纸 人葛传民、刘苏华等都复原了古代的金箔剪纸技艺。
9.洒金折扇与金花笺
扇子中有用金箔的记载,最早可见东晋陆翙的《邺中记》,该文载:“石虎作云母五明金箔莫难扇。此一扇之名也,薄打纯金如蝉翼,二面彩漆,画列仙、奇鸟、异兽。其五明方中辟方三寸,或五寸,随扇大小。云母帖其中,细缕缝其际。虽罨画而彩色明彻,看之如谓可取,故名莫难也。虎出,时以此扇夹乘舆,亦用牙桃枝扇,其上竹或 丝,沈色,或木兰色,或作紫绀色,或作郁金色。”金箔用在折扇上是最普遍的一种方式,称洒金折扇。折扇又名折叠扇、聚头扇、撒扇等名称,最早出现在宋代,传为日本人来华作为进贡物品而传入我国。折扇的扇面一般材料是纸,有白色扇面和有色扇面之分。在有色扇面中,最重要的就是洒金折扇。洒金折扇是在扇面上施胶,将金箔密集状洒上扇面,通称“销金”、“屑金”,现在南京的金陵折扇就有很多品种采用洒金扇面,南京制扇艺人、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克礼在他的工作室上方用一块塑料布围成一个方框,折扇放在下面一张大纸上,扇面上先施上胶,金箔是用金箔生产厂家留作回残的碎金箔,轻轻拍打盛放金箔的器具,让金箔象下雪般地飘下,均匀地落在扇面上。有的地方将金面扇分为泥金、洒金、冷金、半冷等,实际上是对金箔的不同用法,全部布满金,称“冷金”,一面是冷金,一面是白面的,称为半冷。目前传世及出土的明代扇面仍以泥金扇面为多。扇面重金,以显华丽富贵,讨文人、士大夫们的喜爱,也成了收藏者的重要藏品之一,此外金陵折扇一直用银箔(禙过金的银皮纸)镶边,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也是箔类在折扇中的又一用法。
    旧时的金花笺,即“描金笺”,古时一种小幅华贵的纸张,用以题咏或写书信一种描绘有金花的书笺。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张南华宫詹云:‘遥识催妆日,金花艳擘笺。’”古代的金花笺加金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小片密集纸面如雨雪,统称“销金”,俗称“洒金”。二是大片分布纸面如雪片,则称“大片金”,也叫“撒金”。三是全部用金,称“冷金”。明时苏州和四川都有金花笺生产,制金笺的方法根据《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的记述,是这样的过程:“选上好料纸,上胶矾一道,然后以上好飞金粉,轻轻堆在一处,再用一筒,以气带潮喷之,以不见纸色为度,隔纸将金粉压平,最后盖青矾水一道。”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清仿明仁殿画金如意云纹黄粉蜡笺,就是纸上用泥金画如意云纹,背面黄粉加蜡,洒以金片。这种纸造价极高,在纸的制造或加工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反映了当时造纸术的精湛技艺,是金箔在纸上运用的体现。
10.金箔在古徽墨中的运用
古徽州向有“墨都”之称,徽墨历史悠久,誉满天下。徽墨到清代已有登峰造极之势,所用原料非常考究,制作过程复杂,其高档墨中掺有珍珠、赤金、玉屑、犀角、麝香、冰片等贵重药物。这里的赤金指的就是金箔。在我国古老的医药学中,徽墨具有一定的医药价值,是当时家庭中必备的一种防病治病的最佳“药品”,徽墨的医药价值是因为徽墨中有金箔等贵重药品。
11.金箔的食用
    黄金作为食用,已风靡日本及东南亚地区,有金箔酒、黄金水、黄金菜、黄金宴、黄金糖果、黄金糕点等。日本的清酒“泽之鹤”、“松竹梅”、“金花”、法国的当酒(DOM)都被国民誉为“长生酒”、“永葆青春酒”。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正式将黄金列入食品添加剂范畴,编为A表第310号,中国国家卫生部发布的作为食品新资源使用的物质,共分为九类,其中第八类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明确载有“金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盛产酒的省份陕西、山西、贵州、河南、福建、山东等许多酒厂都开发出金箔酒,在全国各地已销售了十多年,吃金箔成了一种新的时尚。

 (三).其它金属箔及运用
由于黄金贵重,在金箔锻制中,更多的是利用其它金属进行锻制,制作各种金属箔,特别是胶水质量的不断提高,其它金属箔的运用得到提高,其它金属箔主要有银箔、铜箔、铝箔、锡箔、锌箔,其锻制技艺与金箔锻制技艺相同,除此而外,还有合金箔。银箔以银为原料制成,其锻制技艺与金箔同,在传统真金线制作过程中,将银箔进行烟熏,使银箔发出金黄颜色,制成的金线被称为银黄金线,这种银黄金线用于织金织物中,使用量是很大的,往往超过真金的用量。
铜箔、铝箔的锻制技艺与银箔完全相同。由于铜箔与金箔颜色相近,铝箔与银箔颜色相近,故业内称铜箔为仿金箔,铝箔为仿银箔。铜和铝的价格远远低于金和银,生产铜箔、铝箔的成本低。在装饰行业,铜箔和铝箔的实际应用量大。铝箔以铝为原料制成,使用范围很广,可用于各种物品如自行车、家用电器等的装璜。古代历史上南京是否有铝箔生产未见记载,根据原南京二轻局的资料反映,南京铝箔的生产约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现今南京许多金箔厂家都有铝箔生产。根据统计,1973年全市产量3688.65万张,产值40.24万元;1987年产量为10031.96万张,产值133.05万元。1986年,江宁金箔总厂的金陵牌铝箔和南京花园金箔厂的双龙牌铝箔获江苏省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除了上述银箔、铜箔、铝箔外,南京还有锡箔生产,由于锡箔在民间被用于祭奠丧葬仪式中的烧纸(或叠成元宝烧),有迷信色彩,故而建国后国家一度不批准厂家生产锡箔。有资料显示新中国建立之前南京是有锡箔生成的,《南京解放》一书有接管南京前的南京财政概况,记述到营业税的征收:“锡箔迷信用纸60%”(注8 《解放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p182页)。建国后,因政府明令取缔迷信用品,锡箔生产曾一度停止,根据2008年南京龙潭镇花园片区个体户台账显示,仅花园片区就有多家个体经营户的经营范围为“铜铝锡箔销售”,可见,锡箔生产后来还是恢复的。
锡箔纸有多种其他用途,如密封。古代的锡箔纸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薄纸片状,可折叠、变形。锡箔纸的颜色为银白色,焚烧后灰为金黄。他的主要成分是锡、铝,是锡铝的合金,其导电、导热性能非常好。还可以做成灯罩使灯更明亮。

 

@2017 中国南京金箔博物馆 版权所有    @南京百事讯技术支持